非洲豬瘟(ASF)是由非洲豬瘟病毒(ASFV)引起家豬的一種高度接觸傳染性、廣泛出血性病毒病,致死率高達 100%,目前無商品疫苗可用。
自從2018年8月3日農業農村部確認首例非洲豬瘟疫情以來,截止12月12日,全國爆發22省90起疫情,累積撲殺超過100萬頭豬,造成數十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。
早前,農業農村部還表示短期內滅除非洲豬瘟難度極大,需要做好持久戰準備。如此看來,非瘟在中國常態化存在是板上釘釘了。
那么,非瘟肆虐,養豬人和豬業企業該如何進行防控呢?
圖片來源:現場拍攝
北京農學院任曉明教授給出了自己的方案:系統防控。他表示,養豬防病是一項系統工程,防控非洲豬瘟不可怕,怕就怕生物防控無系統。防控非洲豬瘟必須用系統科學思維、系統工程方法,既要研究非洲豬瘟生態學—非瘟危害的短期經過,更要考慮非瘟的發展演變的長期過程。
充分考慮在非瘟過程中兩個三因素:人—動物—疾病和宿主—病原—環境的相互影響與作用,深刻理解和掌握疾病的系統發展、演化規律。
為此,他指出非瘟的六大系統特性:
非洲豬瘟的六大系統特征
1.百年老病不斷發:
非洲豬瘟是個疾病系統,病毒、載體、途徑缺一不可。
2.跨越傳播風險大:
非瘟系統中任一要素與其他要素即互相關聯又互相制約。
3.病毒載體很難查:
豬肉食品、餐廚垃圾、蜱蟲野豬、血粉豆粕、河水礦物等等。
4.散養小戶最易發:
養豬大環境不好,豬場很難獨善其身。
5.復合系統作用大:
實體系統+概念系統=復合系統,硬件實體系統好壞對于防控非瘟固然重要,但軟件系統起到決定作用,此次非瘟疫情不是天災,是人禍!
6.應對三難常態化:
早期發現難,預防控制難,消滅根除難!
任曉明指出在防控非瘟過程中一定要正確把握兩個關聯要素:凈化非瘟和長期應對。他特別解釋凈化非瘟不是“無病”或者“無菌”,而是將嚴重影響養豬效益的疫病控制在最小限度,目的是維持豬群的健康狀態,追求食品安全、生態環境及生產效益最大化,投入產出比的最優化。
關于如何運用系統生物方法應對非洲豬瘟,任曉明提出首先必須明確非瘟防控的關聯要素,明確要素的取舍,找出哪些要素是對防控非瘟有決定性影響的主要因素,并實施針對性的健康養豬方案,切實落實是重中之重。
防控非瘟的十點建議
最后,任曉明教授給出了防控非瘟的十點建議:
1.通知落實到位,避免瞞報漏報;
2.既要嚴陣以待又不能盲目恐慌;
3.堅決禁止小散戶泔水養豬;
4.嚴控豬肉及其制品進口及走私;
5.養豬場禁止食用外部豬肉;
6.重視消滅病媒生物;
7.注意死豬處理公司到處收運死豬;
8.大小豬場全覆蓋血檢,爭取早發現;
9.對于疑似病例務必進行權威確診;
10.嚴厲打擊違規跨區運豬及豬肉!
那么,針對非瘟防控,除了運用系統生物的方法外,有沒有針對病毒本身的預防措施呢?哈獸研的仇華吉研究員說:難,很難。
圖片來源:現場拍攝
非瘟病毒是唯一蟲媒DNA病毒,結構復雜、基因組龐大,具有獨特的宿主和生態循環(野豬-軟蜱-家豬),同時還有超強的體外生存能力。
目前全球至少8個國家15個研究機構正致力于非瘟疫苗研發。已知的可用的疫苗策略有:滅活疫苗,天然弱毒疫苗,亞單位疫苗,核酸疫苗,病毒活載體疫苗,基因缺失活疫苗。
6種疫苗策略優缺點:
針對以上六種疫苗策略,仇華吉也指出了他們的優缺點。
1.滅活疫苗:
可以產生抗體,但基本上無保護效果。不同形式ASFV(上清中的、純化的ASFV),不同滅活方式,不同佐劑??赡艿脑颍喝鄙偌毎庖?,抗體依賴性增強作用。
2.天然弱毒疫苗:
從慢性感染豬、軟蜱中分離的天然弱毒株( NH/P68 、OURT8/3)可提供完全的同源保護和部分異源保護。免疫劑量、接種途徑不同,保護率不同。
存在的問題:持續感染、排毒,亞臨床癥狀。
3.亞單位疫苗:
桿狀病毒表達的不同蛋白及其組合,安全、可鑒別診斷,可誘導抗體,無保護、或有部分保護。
4.核酸疫苗:
幾種或幾十種表達質粒,安全、可鑒別診斷,可以誘導抗體和CTL反應,幾乎無保護作用。
5.病毒活載體疫苗:
痘苗病毒、腺病毒、偽狂犬病病毒載體,可誘導特異性抗體和CTL反應,允許鑒別診斷,可提供部分保護,優化設計,有可能提供完全保護。
6.基因缺失活疫苗:
基于強毒株(Georgia07)或天然弱毒株(NH/P68),完全的同源保護,完全或部分交叉保護。
存在的問題:病毒血癥,殘余毒力。
仇華吉研究員指出,就目前幾種疫苗策略的優缺點來看,基因缺失疫苗是短期內最有可能成功的ASF疫苗,但是目前還面臨諸多難點:免疫保護機制、毒力因子?
另外還有待解決的問題:安全性、交叉保護、鑒別診斷、生產細胞系等等。如此看來,疫苗研發是有成功的可能性,但短期內并不現實。